⑦ 茶棚老井的传说  

  再去青龙山是在四天之后,11月15日。那天绕道模式口,先去看了田义墓(另做了专题影集),然后走了一段G109,再从黑石头那里下了国道开始上山。这回是从后山上去,走到“陈家沟农家饭”那里进不了防火封山路障,就把车停在那里,拍了几张照片走人,没有继续上山了。
  重来这一趟本来只是为了补拍几张“一片石”,没想到拍完之后往山下走,在山坡下面一转又转了大半天,还有另外的重大收获。

  从黑石头那里上山的时候,还没走到陈家沟,就在路边看到了这处用铁栏圈起来的残垣断壁。当时不知这是什么,老熊说反正肯定是一处古迹,于是我就坐在车上胡乱先按了一张,“留个记号”再说。



  到了陈家沟,我忙着补拍一片石,老熊就在那里跟过路的老乡聊天,闲谈之中打听到,这处残垣原来竟是我们踏破铁鞋无觅处的“西茶棚”遗址!
  再从山上下来,当然就赶紧停了车去看。

  围栏的正面留有出口,只用绳索吊了一根半粗的小树杈子横在那里算是个门。我们就从那“门”下钻进去了。



  我走进院子的时候,老熊已经在拍这个东西。我问这是什么,他说了几遍我都没听清,后来忽然明白过来这是“满井”!顿时精神一振!满井是西茶棚特有的标志,唯西茶棚才有满井,所以西茶棚也叫“满井茶棚”。这里真的是西茶棚不会错了!


  满井是一口很特别的井,据说这井里的水什么时候都是满的,它便因此而得名。可惜现在井口已经封闭加锁,不能直接鉴定一下这个传说了。
  其实真的很好奇——京西地区缺水,这里又是在山上,地下水位对它就不起作用?更如今,连永定河都是常年干涸的了,真想看看这满井又如何……
  终于见到一座真正的“茶棚”了!俺的古香道终于“完整”了!俺这时简直很激动。只是我想象中的茶棚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——我总是想象着崇山峻岭间,古道西风,一些席蓬草顶的小亭子……完全没想到“茶棚”还有如此正式的建筑,梁是梁、柱是柱的,看着象是一座小庙一样!



  古香道是一种文化。我觉得它虽然也跟宗教沾边,但主要的涵义还不在宗教。所谓风土人情,这是地地道道的老百姓自己的文化。可能正因为这样,所以它想保留下来也就特别难吧,多少留下一点,总是显得特别珍贵。设想一下,如果没有这些民间文化厚重地存在,那些辉煌灿烂的帝王文化、宗教文化,该会显得多么孤独!



  我们在断壁残垣间转来转去,总希望还能找到一点什么。老熊在西山墙的内壁上找到了壁画。资料上说“茶棚北墙残存壁画,彩龙飞舞……”,看来“北墙”是不准确了?



  其实我没看出什么“彩龙飞舞”,那些残迹实在太模糊了。但我相信所剩的这一点点色彩肯定是非常宝贵的,传说茶棚始建于明代,专家们如果分析壁画,大概能考出些什么吧。



 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,看到东山墙上有这样的圆洞。首先联想到烟囱,但是马上又想到明代那会儿可能还没有我所熟悉的“洋铁皮”烟囱?俺的考古,毕竟不是十分严肃……

“烟囱”?

  研究房前这个看着好象旗杆一样的东西。老熊说这个可能“什么都不是”。他听老乡说过,西茶棚曾经被用作村里的养鸡场(养猪场?),这种水泥砌筑的东西可能都是当代人民干的。


  房前再远一点是这个大坑,也没考出什么所以然,继续归入养鸡场养猪场什么的一类了。



  荒草萋萋,荆棘遍地。我们在这院子里转了一圈,裤脚上全都粘满了那种带刺的什么什么草。
  这就是西茶棚了。

  在“普渡桥”那里看到的是“东茶棚”,这里有“西茶棚”,两座茶棚分布在青龙山山前山后,大体对称。实际上听当地老乡讲述的时候,他们还会数出“一道茶棚、二道茶棚……”,我到现在还没弄明白这“东西茶棚”与一道茶棚、二道茶棚之间是什么关系。
  古香道上有“八里一茶棚”的说法,数百年风雨过去,这些都已经是传说了。


下文请看: ⑧ 万善桥边

[关闭本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