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洛,原姓常,曾用笔名常础、于顷等,1920年4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汝阳县。早年在家乡求学,追寻自由、光明,接触革命活动。1938年赴延安,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9年转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,两年后任鲁艺文学系助教、文学部秘书、文艺研究室研究员。在鲁艺期间,曾两度下乡实习、工作,先后担任延安碾庄乡、桥镇乡副乡长。1940年起,陆续在延安《解放日报》发表小说《我的主家》、《卫生组长》、《风波》等,同时在香港《大公报》发表散文、特写等作品。
1945年抗战胜利后,赴豫北农村工作,曾任晋冀鲁豫边区文联理事、北方大学教员。1947年参加中原野战军,以记者身份随军挺进大别山,曾任二野二纵队六旅宣教科副科长、二野《人民战士报》编辑科长兼通联科长。重庆解放后,任重庆市军管会文艺处长、西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、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长等职,并随军进入西藏。解放战争期间,在《北方杂志》、重庆《新华日报》等报刊发表小说、散文、诗歌、特写等作品。1950年出版小说散文集《雇工》。
朝鲜战争爆发后,任作家赴朝创作组副组长,随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。1953
年回国,转业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,担任《人民文学》编委、副主编。1958年末, 因所谓“严重右倾”受到错误处分,遂被下放河南农村。
1960年后,任《诗刊》副主编。“文革”期间受冲击。 重新工作后, 于1973年赴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工地工作。 1974年回国,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。
1976年《诗刊》复刊,任副主编。1978年再次担任《人民文学》副主编。1979年当选中国作协理事,担任中国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,兼任《人民文学》副主编。1980年组织创办《小说选刊》,负责领导工作。1983年辞去《人民文学》副主编,兼任《小说选刊》主编。1985年后,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,直至1994年1月19日病逝。
新中国成立后,曾在《文艺报》、《解放军文艺》、《人民文学》、《人民日报》等报刊发表小说、报告文学、散文、特写、评论等作品。
|